编者按:作为贺岁档新片,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刚刚上映,便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该片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为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法治力量,让检察履职更有司法温度,2月20日下午,桑植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检察人员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影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以检察官办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正当防卫制度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依法适用,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也让在场人员在喜悲转换中,思考着深层次的法治理念。
观影不是目的,办案才是关键。电影中一个个案例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是对机械执法、就案办案的警醒,是每一个检察人员履职的必答题。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
在《第二十条》中,检察官吕玲玲说的这些话,在电影中引起了搭档韩明的共鸣,在电影外,这样的感悟也早已成为检察人员的共识。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感悟吧~
专职检委:韦婵娟
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第一部以“正当防卫”为题材,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对法律、对公平、对正义的理解、追求和坚持的法治题材影片,引发了很好的普法效果。当电影中上访者的女儿问检察官,父亲制止流氓有什么错;要被拘留的儿子问检察官父亲,保护同学有什么错;被逼到跳楼的残疾人女子问检察官,丈夫阻恶霸的欺凌有什么错时?我内心也是感慨万千,我也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有错?当电影情节中说很多年前的很多个案子都是这么判的,所以这个案子这么判有什么问题?我也在想真的就没有问题吗?好在影片中有检察官及时提出了问题,也许正是这些人性的拷问最终促使检察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一场听证会,让“正当防卫”的条款苏醒,让观众认识到正当防卫的本质就是敢于向不法侵害做斗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且告诉每一个人,“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合民心、顺民意的司法进步。我作为一名检察官,更要办好手上每一件案件,因为“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治道路很漫长,我愿意做好铺路石,朝着实现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继续前行。
电影以《刑法》第二十条在实践中的运用为核心,通过刻画主人公韩明在职场中的挣扎和家庭中的矛盾来引出个人利益和公平正义如何抉择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工作中会面对的难题。我想,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们必须要有守护公平正义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必须尊崇法律、尊重事实、尊重证据,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让正义不仅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员额检察官:李晋阳
看过贺岁新片《第二十条》,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为张艺谋和剧组的谋划点赞,在检察官严肃的办案生活中增加了喜剧元素,还原检察官真实的生活,更接地气和民心,产生共鸣。观完感触很深,检察官也是人,人无完人,就像电影台词说得那样,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像主人公韩明一样,有过错(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义勇为被判刑)有私心(为孩子韩雨辰前途挂职奉承领导找关系撤案)也有斗争(聋哑女郝秀萍丈夫王永强反杀案定性),但始终代表着法律的正能量和法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检察官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办案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主办检察官吕玲玲刨根问底找刀,引起领导和办案人员的不满,从侧面反映出的是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的人民情怀,我们必须要有为民情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为我们办的不仅是一件案件,而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对好人犯罪尤其是诸如见义勇为行为的好人们,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实际处理中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关怀。一句话:法不能让好人蒙冤,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身为检察官助理,我观看了电影《第二十条》,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作品,更是一次关于人性、正义与情感的深刻反思。电影通过讲述检察官韩明的故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世界。影片中的正当防卫情节,让我对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在法律的框架下,我们如何平衡正义与情感?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关注到个体的情感与困境?法律是否应该为那些出于正义而行动的人提供更多的保护?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维护社会正义与秩序的重要工具。然而,法律的执行也需要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样性。作为检察官助理,我深知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坚守法律原则,既要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也要用理性与情感共同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二十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让我坚定了自己从事检察工作的信念、责任与使命,触动了我对法律的思考,更触动了我作为一个人的情感。
电影第二十条中的关键点在于法理和情理的平衡求索。如何均衡两者的关系,对司法人员的办案能力要求极高。首要来讲,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高素质高水平就是关键,在每一起案件中反复打磨,反思总结,严格执行法律,深刻把握情理,高质效办理每一起案件,充分体现出法的尺度、理的适度和情的温度,方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