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的桑植,风清气爽。在桥自弯乡李家垭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70岁的王奶奶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和另外12位老伙伴——这群平均年龄近70岁的“银发农民工”,在桑植县人民检察院的帮助下,近日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被拖欠两年之久的11万余元工资,终于有了切实的还款保障。
案情回顾:百元日薪,千日追讨
2023年早春,当木瓜树开始吐露新芽时,王奶奶和她的老伙伴们就开始在寇某某、唐某某承包的木瓜基地忙碌起来。种植、采摘、晾晒……老人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悉心照料着每一株木瓜树。“100元一天!”,这个口头约定,成了老人们晚年生计的重要寄托。
然而,辛勤劳作400多个日夜后,老人们只拿到了极少部分工资,剩余的11万余元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我们只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这成了13位老人最简单却又最迫切的心愿。
今年1月,承包人虽然出具了还款承诺书,但是到期后再次失约。就在老人们倍感无助时,桑植县人民检察院伸出了援手。
检察介入:主动履职,为民解忧
2025年7月,县劳动监察大队将该案线索移送至该院后,桑植县人民检察院迅速受理并启动支持起诉程序。办案检察官走访木瓜基地、调取工资记录、询问当事人,多方辗转找到失联的承包人寇某某、唐某某。通过检察官的耐心释法说理,承包人最终表示愿意配合解决问题。
在该院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后,这场持续两年的纠纷终于迎来转机。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寇某某、唐某某承诺将分期付清全部欠薪。当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那一刻,老人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典型意义:检察温度,照亮维权路
法律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这起案件正是桑植县人民检察院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院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已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50件,帮助老年人、农民工等追回损害赔偿、劳动报酬等30余万元,切实为法律知识欠缺、诉讼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畅通了司法救济渠道,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个需要保护的角落。在这个秋天,13位老人的笑容,正是法治温暖最真实的写照。